×
生命科学仪器

周迅:追逐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老

封面人物:周迅

“泪目”“向功勋者致敬!”“太好看了”……取材于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作为庆祝建党百年和新中国成立72周年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自9月26日开播以来就已展露“剧王”之相。其中《屠呦呦的礼物》单元将于今晚开播,本刊记者之前亲赴上海独家专访了屠呦呦的饰演者周迅。

9月27日,热播剧《功勋》开播翌日,沪上晴空万里,上海某高层建筑里,视野一片广阔。见到周迅,她说:“今天,我们坐在这儿,看着周围的这一切,都是‘伟大的人类'创造的。那些‘功勋',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后来会成为功勋,他们只是埋头钻研自己的专业,心中有大爱,但这种忠诚、坚定、执着、朴实的力量无穷。”

剧中,周迅饰演的屠呦呦,戴着棕框眼镜,一脸专注,一腔赤诚,一心为民。在片花里,她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说:“只要研制出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科学研究就不该有禁区”“我认为科学只讲究实事求是,不该论资排辈”……

专注,当周迅遇见想象中的屠老

2020年疫情居家隔离时,周迅待在杭州老家,她脑海里总会隐约浮现起一个念头:“想演一个戴眼镜的角色”。没想到,不久后,《功勋》的编剧之一、《屠呦呦的礼物》单元编剧王小平突然电话邀请周迅扮演屠呦呦。

“小平姐在电话里说,小迅你在干吗呢?我说,在家呢。小平姐又说,我和晓龙导演想邀请你演屠呦呦。我特别开心。我还多问了一句,她戴不戴眼镜?她说,戴啊。”

就这样,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角色。周迅坦言,“屠呦呦”是她从艺30年来遇见的距离自己最遥远的一个角色,毕竟她的生活其实离科学研究这件事很远。“很兴奋,同时又紧张。但我觉得这是个好的状态,因为有挑战有热情。屠呦呦老师是诺奖获得者,诺贝尔奖120年历史上,全球一共才有57位女性得主。你会被这个角色激发,调动浑身的能量……”

郑晓龙团队很快寄来了一些屠呦呦的资料让周迅研究。“有关屠呦呦老师的内容,网上能查到的其实并不多,我看了她的人物传记,能感觉到她是非常低调的。还看了中医、中草药方面的书,比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虽然我开始也看不太懂,就硬看,先感觉。”好在周迅日常就对传统中医和养生很感兴趣,“中医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不精通,但也不算很陌生。”

周迅感叹前期准备最幸运的是因为一些朋友的帮助,“我拜访了屠呦呦老师,还去了她工作的研究所。”

剧中屠呦呦和同事们一起翻阅典籍,寻找抗疟新药

周迅还记得去屠呦呦家初次见面的场景,“屠呦呦老师90多岁高龄了,我们一坐下来,她就给我们看她的记录本,一五一十地说起了青蒿素,思路好清楚。我看着那些扎实的笔记和各种数据,最大的直观感受,就是屠呦呦老师在专业上特别严谨。说着她热爱的事业,她眼睛发亮。整个两小时的谈话中,她一直在说她的专业,没提过一句‘你要怎么演'。”

而屠呦呦的先生李廷钊就在一旁照顾大家。“李廷钊老师给我们拿水果、分吃的,跟我们回忆获诺贝尔奖前后的一些故事。他的性格跟剧本里写的是一样的……整个过程,我也能感到,他作为另一半,给了屠呦呦老师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觉得他们是‘伟大的人类'。屠呦呦老师家非常朴素,她也很直接,对先生直呼全名,所以戏里面,我们也是这样。她也很专注,绝不浪费时间——我不管你来的是谁,反正你要见我,我就给你讲青蒿素、讲专业的事,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科研上。”这次拜访给了周迅在塑造人物上很重要的帮助。在周迅眼中,屠呦呦性格独特,也和她的想象吻合。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在她身上显得如此真实具体。

《功勋》总导演、《屠呦呦的礼物》单元导演郑晓龙,同样觉得屠呦呦个性十足。“我们跟她周围人接触,发现她对人际关系比较冷淡,不喜欢热闹的环境。她的关注点只在工作上,我们采访她的同事,问及屠呦呦的爱好,比如,喜欢唱歌吗?跳舞吗?打毛衣吗?看电影吗?……她们都摇头,没有。那她喜欢什么?喜欢做实验!”

在郑晓龙看来,专注和投入是屠呦呦的独特名片。见诸报端的屠呦呦,常常如此——“这么重要的荣誉,我够格吗?组织上同意吗?”2019年,共和国勋章人选公示前,面对前来征求意见的评选组,屠呦呦反复确认这些问题。尽管已经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但屠呦呦依然保持自我的警醒。

上一篇:火星生命探索之旅,毅力号成功着陆,能否找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