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9家,青岛高企数量五年翻两番
3829家,青岛高企数量五年翻两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科技指标均已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科学实验。
风帆正劲逐浪行。
回望“十三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创新引领贯穿每一个关键节点。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已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这五年,在国家战略叠加之下,青岛站到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新时期、新作为,青岛用新思路、新打法,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大刀阔斧的改革释放了体制机制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截至2019年底,全市高企总数达3829家,约为“十二五”末的四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科技指标也均已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创新的基因和活力根植于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让青岛在创新驱动的引擎推动下,跑出了“十三五”的“加速度”。
成果喷涌,刷新世界科技发展高度
给患者做手术,医生必须在现场吗?9月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与贵州安顺市之间一场相隔2000多公里的机器人手术,给了人们“奇幻”般的答案。青大附院副院长牛海涛戴着特殊的“手术眼镜”,盯着眼前的屏幕,手里操作着一台叫做“妙手”的机器人,成功为2000多公里外的膀胱癌患者完成了手术。
科技创新,让梦想成为现实。这是世界上首例5G国产原研手术机器人的超远程泌尿外科手术,标志着远程医疗应用的新高度。这一幕,也成为“十三五”以来青岛创新成果喷涌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主舞台”,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城市创新发展的“试金石”。这五年,青岛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名单越来越长,获奖质量也越来越高。继2018年度青岛以14个获奖项目“刷新”了历史获奖数量后,2019年,青岛又将主持完成的项目占比“刷新”至45%,获奖质量再次提升。
斩获国家科技奖的项目“流淌”着青岛科技创新的“血液”: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以家电、纺织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屡屡突破升级……每一个项目都书写着青岛科技创新多点发力的成绩单,描绘着青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清晰路径。
评价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与“历史”对照,更要勇于站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版图中与其他城市“PK”。这五年,在世界创新前沿,青岛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机将世界深海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我国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耕耘17年提供的科技支撑;“青岛造”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发取得重要突破……这五年,青岛用实力多次刷新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度、深度、广度和速度。
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的技术研发成果为北斗系统带上“火眼金睛”,穿上“护体铠甲”;在我国首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上,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护航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我国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在海上成功发射卫星,是青岛产的波浪滑翔器监测水文、气象,为发射“选定”了最佳时机……这五年,青岛为“上天下海”的“大国重器”贡献了“硬核”科技力量。
五年来,国内顶尖的“大院”“大所”雨后春笋般在青岛落地,创新高地正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加速隆起,让我们不禁期待,还有更多创新成果“正在路上”。
千帆竞发,企业创新主体壮大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发挥经济引领作用的“生力军”。这五年,青岛企业的创新实力屡次在市场的检验中得到了证明。
上一篇:实力打Call!嘉定工业区这家企业推出世界首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