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科学仪器

脑科学时代小学课程建设的深度变革

21世纪被公认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脑科学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和范畴之一。脑科学是研究脑认知、意识与智能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伴随脑成像、生物传感、人机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脑科学正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学领域,也是众多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势必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脑科学视野下,任何一个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行为的变化、道德的形成,其背后都是对神经连接模式的塑造。人脑有将近860亿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约有1000个连接。学习,本质上是大脑神经元之间“创建”新连接和“修剪”旧连接的复杂过程。换言之,学习既是发挥利用大脑功能的结果,同时又是改善重塑大脑功能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脑科学势必带来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

全面推动脑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势必带来基础教育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手段、教师培训等的系统变化。在其中,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教育实施的工具和媒介,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教与学的核心。基于脑科学的有效学习发生及常态化,需要靠科学且体系化的课程建设加以贯彻和完成。构建脑科学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是深化学习变革,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从2018年起,我校开展了脑科学与教育的一些初步实践。本文将结合我们学校在过去几年的实践和经验,从基础性课程、融合性课程、辅助性课程三个方面谈谈笔者对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专门性“脑育”课程是推动基于脑科学的小学教育的基础工程

脑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很多对学生大脑发育和开发有益的知识需要普及。在脑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得以提升的。这种脑科学知识的普及,针对性学习和训练,需要开设专门的基础“脑育”课程得以实施。

首先,大脑是宇宙最为复杂的器官,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还相对肤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生与家长对大脑的基本知识和结构知之甚少,甚至还受到错误知识的误导,比如“大脑左右半球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全脑开发”等。对大脑基本的构成,工作原理,发展阶段和过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是学生和家长科学使用脑、保护脑、开发脑的基础,也是老师进行基于脑科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影响孩子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和自控力,而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针对性学习和训练课程具体实施。同时,大脑学习还需要针对性、分层式基础能力训练,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人类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以特殊语音学习为例,对于日本成人而言,往往在区分英语的r和i时存在困难。基于此,丹尼尔 (Daniel)对9位日本成人被试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反馈式的r、i语音辨别训练,并对其训练前后大脑在进行语音辨别时的激活模式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训练结束后被试在区分r、i时不仅其听觉语音皮层出现了重组,而且以前与听觉语音加工无关的双侧脑区以及一些皮下组织也出现了激活。再比如,有阅读障碍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视觉注意,但他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这一能力。在练习中,让阅读障碍儿童仅用眼睛来跟踪设备小屏幕上一个快速改变方向的符号,当符号消失后,受试者要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来指出符号最后所指的方向。显然,符号在屏幕上变向的速度决定着任务的难度。随着难度升高,受试者的技能水平也在相应提升,经过3到6个星期的练习,受试者控制扫视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受过训练之后,孩子们在阅读时所犯的错误只有原来的一半。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这些研究都从侧面证明了,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大脑的学习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正在推进的“基于脑科学的核心能力培养”课题研究中,就专门开设了这样的校本课程,我们选用了北京师范大学薛贵教授主编的《大脑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材,每周开设1节脑育课程,组织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教研和实际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增强了孩子对自己五种核心能力的了解;同时,与教材配套的指向明晰趣味十足的训练,明显强化与提升了孩子的核心学习能力。以注意力为例,通过课程学习,孩子从认知上初步了解了注意的过程、特点以及注意增强的方法等;通过课程训练,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专注度、分配性与广度等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上课的同时,老师们通过教研、备课和讲授,也丰富和巩固了自己的脑科学知识和基于脑科学的课堂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把脑科学理论和方法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上一篇:跨学科思维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以沪教版初
下一篇:没有了

Top